2019年3月27日 星期三

阿嬤的兩擔檜木屑(系列三)

前言:本文是2018年雲林縣文學獎報導文學類首獎作品,作者以第一人稱書寫他的祖母住在南投縣水里山區,小時候祖母過年過節一定會挑著兩擔檜木屑回到濱海故鄉口湖,引發他對居住地與南投水里之間關係的探討。

作者一方面描寫他成長的下湖口沒落史,一方面描寫雲林下湖口居民移居到山林開發的成功過程,使得整篇報導充滿傳奇與浪漫,是相當精采的報導文學作品。
(https://tw.mobi.yahoo.com/news/⋯⋯)

(系列三):「下湖街」的風華年代

鹿港至嘉慶中葉,因港口沙淤日趨嚴重,船隻進出港口皆視風向,由內地至台者,需靠西北風渡海,至鹿港港口時,卻須賴西南風,始可入港。若風向不對,仍須退回,因此商船多視為畏途,許多商船,改由王功港出入;道光之後,王功港也淤塞,商船又改從番仔挖出入。可見至道光元年(1821年),鹿港航運已非如往昔。

在鹿港趨於沒落這段期間,亦是下湖口港運功能轉趨熱絡之時。

台灣古地圖中的下湖街與下湖港。

2019年3月25日 星期一

阿嬤的兩擔檜木屑(系列二)

前言:本文是2018年雲林縣文學獎報導文學類首獎作品,作者以第一人稱書寫他的祖母住在南投縣水里山區,小時候祖母過年過節一定會挑著兩擔檜木屑回到濱海故鄉口湖,引發他對居住地與南投水里之間關係的探討。

作者一方面描寫他成長的下湖口沒落史,一方面描寫雲林下湖口居民移居到山林開發的成功過程,使得整篇報導充滿傳奇與浪漫,是相當精采的報導文學作品。
(https://tw.mobi.yahoo.com/news/⋯⋯)

(系列二):一百一十六公里的旅程

小時候不曉得水里路途有多遙遠,無法體會阿嬤挑著兩擔碎木屑回家的辛勞,後來去過日月潭,始知,在四、五十年前,從南投水里回到雲林烏麻園,其路程甚至比到台北城還遙遠,然後我開始推演阿嬤搭車的方式,應該是:南投縣水里車埕站→彰化縣二水(以上集集線小火車,全長29.7公里)→嘉義市火車站(以上是縱貫線,全長49公里)→走過天橋到嘉義後驛(俗稱北港車頭,全長約1.5公里以上)→北港火車站﹙以上為北港糖鐵嘉北線,全長為22公里﹚→再轉到烏麻園站(以上為烏麻園線,全長12.9公里﹚,緊接著再走約一公里回到家裡,合計總長超過116公里。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Eeveelugia 攝影)

2019年3月23日 星期六

阿嬤的兩擔檜木屑(系列一)

前言:本文是2018年雲林縣文學獎報導文學類首獎作品,作者以第一人稱書寫他的祖母住在南投縣水里山區,小時候祖母過年過節一定會挑著兩擔檜木屑回到濱海故鄉口湖,引發他對居住地與南投水里之間關係的探討。

作者一方面描寫他成長的下湖口沒落史,一方面描寫雲林下湖口居民移居到山林開發的成功過程,使得整篇報導充滿傳奇與浪漫,是相當精采的報導文學作品。
(https://tw.mobi.yahoo.com/news/⋯⋯)

阿嬤的兩擔檜木屑(系列一)

2007年,全家人討論暑假要去哪裡度假,經過一陣子七嘴八舌,決議要前往當時正夯的清境農場。根據旅遊動線,一家人從集集火車站附近景點遊玩,再轉往水里鎮上,接著前往集集線小火車終點站:「車埕站」,這是我第一次走在水里街上,漫步街上,我想起了阿嬤的故事。

在2007年之前,水里鎮通常只是路過,從來沒有在街上閒逛,不過,水里卻是我自小學懂事以來,一個耳熟能詳的地方,大約在1970年代前後,因為阿嬤曾經在水里工作過一段很長日子。

當時,我們全家剛從嘉義市「逃回」雲林海口,說「逃」,一點都不為過。

嘉義火車站鐵道藝術村的磅場,以前俗稱【北港車頭】
,是沿海北港糖鐵嘉義線(嘉北線+烏麻園線)的終點站。
(呂東熹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