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5日 星期三

下湖港之謎--第五章

5-1--全台最夯的「進香鐵路」(摘錄)

北港自清治以來,一直是雲嘉平原西部沿海最重要城鎮,但至清末,因北港溪港道淤砂嚴重,而成為一個生意蕭條、市井沒落的小河港;日治初期,由於外港「下湖港」被列為八大特別輸入港之一,讓北港再度興盛起來,但至明治40年(1907年),「下湖港」被撤廢之後,港口運輸完全結束,失去河港運輸優勢的北港,原本繁榮熱鬧景象,大受打擊。

1930.10.01臺灣鐵道路線圖(臺中州彰投、 臺南州雲嘉一部分)紅色交通局公營、黑色實線製糖株式會社私營、黑色有橫柵線手押 輕便車(台車)、綠色實線自動車路(舖有石頭子的公路)。(圖片來源-黃慶聲 Facebook,原圖取自「田野
影像出版社」)
緊接著,1908年4月,總長404.2公里的縱貫線鐵路全線完工通車,造就台灣首次「空間革命」,將台灣傳統的貿易線,由原來的東西向轉變成南北向。可惜的是,南北縱貫鐵路,並不經過多數的沿海地帶,壓縮了沿海聚落的發展空間,更使得大部分的港口進入衰退期,北港受創更甚。


幸因嘉南大圳的興築,使此區成為糖業的中心之一,新式蔗糖業的興起,以及糖業鐵路的興築,延續了北港三、四十年的繁榮。不過另一個促使近代北港再度興起的原因,主要是北港朝天宮香火鼎盛,每年農曆三月前後,近三十萬人(日治時期) 媽祖進香客團;由嘉義市至北港的「嘉義線」(或稱嘉北線),以及大林鎮至北港鎮的糖鐵(或稱大北線),在日治時期因而成為所謂的「進香鐵道」。這條「進香鐵道」一直延續到戰後,北港至嘉義市這條「嘉義線」停駛為止。

雲林地區最早的糖廠,是明治43年1910年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在五間厝(今虎尾)所設立糖廠(今虎尾糖廠),為了載運甘蔗,日人開始在雲林興築糖業鐵路,至明治44年(1911年)5月28日,五間厝至北港間,又正式開始作為運輸營業,共設立有五間厝、大屯、大荖、土庫、興新、糞箕湖、子茂、元長、龍岩、草湖裡、新街、船頭埔、北港等站。兩年後,築斗南線至他里霧(斗南),糖鐵和糖業,讓原為所謂五間厝(虎尾),從此成為糖業市鎮,也是雲林縣中部新興城鎮。

北港地區早在清治期間就是重要的糖業產地,但新式糖廠則在明治43年(1910年)7月才設立,以小松楠彌為首的日本資本家,投資300萬日圓創設,裝置了英國「喬馬克尼爾」公司製造的1000英噸壓榨機,取名為「北港製糖株式會社」,開啟了北港近代新式蔗糖的新紀元。

北港糖廠設立的第二年,即明治44年(1911年)8月30日開業,嘉義市至北港鎮,全長18.8公里的「嘉義線」通車營運,共有立嘉義、北社尾、牛斗山、新港、板頭厝、北港等站。這是雲林地區繼「北港線」(虎尾至北港)之後通車 (虎尾至北港之糖鐵間稱「北港線」,北港至嘉義間稱為「嘉義線」或稱嘉北線,不過在官方資料及時刻表中,兩段合稱仍為「北港線」) 的第二條糖業鐵路。

大正元年(1912年)2月25日,「嘉義線」由北港延伸到烏麻園(今之口湖),稱為「烏麻園線」,中間停靠站:土間厝、王厝、水林、萬興、埤尾、蔡厝、烏麻園等站,從嘉義市至口湖,全長31.7公里。大正6年(1917年),北港至大林間的「糖業鐵路」通車,讓原先沒落的運輸產業重新活絡了起來,「進香鐵道」就是因為這條路線通車,正式命名而來。

北港至大林之間的糖鐵通車,主要是明治43年(1910年),日本新高製糖會社在嘉義大林設立糖廠而來,大正2年(1913年),往小梅(今梅山)的原料線也修築完成,它除了載運甘蔗,也做為營業客運,糖廠便在台鐵大林車站的斜對面,興建糖鐵車站--新高大林驛,同年12月19日開始營運;1914年,由大林往新港的原料線也告完竣,並於5月17日通車營業,從大林搭乘糖鐵至新港只需一個小時,便可到當地的新港奉天宮媽祖廟朝聖。

不過,當年從新港(奉天宮媽祖廟)去北港進香,要轉搭輕鐵(輕便臺車),因輕鐵車數有限,遇有香客結隊擁擠之時,往往供不應求,糖廠於是在大正6年(1917年)2月6日,將糖鐵開通至北港,並以「進香鐵道」為名招攬旅客,當時《台灣日日新報》還刊登此項通車資訊,大肆宣傳。

「大林驛」繼「嘉義車站」之後,成為全台進香客到北港媽祖廟朝聖的另一出入大站。當年「進香鐵道」經過的嘉義縣溪口車站,目前已變成民居,約略還保留著車站和月臺遺跡。

另一條進香鐵路「嘉義線」,在雲林縣北港鎮與嘉義縣灣仔內之間的北港溪橋,建於1911年,全長870公尺,是國內最長的運蔗鐵橋,串聯今雲林縣北港鎮和嘉義縣新港鄉坂頭厝(笨港縣丞署,原在笨港,雍正11年,移建於坂頭厝),當年橫跨北港溪這座鐵橋,曾經載著成群進香客,浩浩蕩蕩到北港來拜媽祖,它帶動北港的繁華和熱絡,也留住了西部沿海的農村人口。

1942年時,北港溪橋因豪雨被沖毀,當時正有列車經過,整列車遂翻落溪中,造成數十死傷,稍後設立「假北港臨時乘降場」(戰後改稱南北港車站),作為北港端點站;1945年二戰結束,台糖承襲原有糖業路線,在1951年修復舊北港溪橋,並改名「復興鐵橋」,列車恢復行駛至北港;稍後又開行虎尾到嘉義間直通車,將雲林中部虎尾、元長、土庫等拉進嘉義生活圈。

當年,台糖為配合北港進香參拜媽祖熱潮,還推出糖鐵唯一的對號列車,從嘉義至北港,僅停新港一站,在民國50、60年時,每年農曆的元月至三月的進香期,行駛嘉義、北港的「嘉北線」,因經過新港奉天宮與北港朝天宮,每班都載滿朝拜媽祖的香客,在全盛時期,平日對開22班,旺季可達32往復,進香時期另有直達車、汽油車、旅客列車與混合列車等,每日約有五、六千人之多,各地香客湧入,小火車班班客滿,車長必須爬到車頂剪票,成為當時的奇景。

「嘉義線」曾經締造了每年二百萬元盈餘的紀錄,為台糖鐵道之冠,是台糖著名的「黃金路線」,由嘉義至北港的這條鐵路「進香鐵路」的封號,可謂實至名歸。

而「進香鐵路」上,具有歷史意義的「復興鐵橋」,不但造型特殊,尤其鐵橋繞彎,曲度之大,全台獨一無二,2000年臺糖廠準備發包拆橋,雖在北港文史團體強烈要求下,才獲得保留,現在因河道整治,使橋墩成為章魚腳,鐵橋也岌岌可危。

百年古蹟虎尾鐵橋沖斷 鐵道迷傷心

(記者蔡維斌/雲林縣報導/聯合報)有百年歷史被指定為古蹟的虎尾鐵橋,前天因「蘇拉」暴雨遭重創,有五十公尺橋面被洪流拉斷沖失;百年鐵道受損,許多鐵道迷傷心不已,昨趕往憑弔。雲林縣長蘇治芬與文化部會勘,研究如何修復。

「哇!怎會這樣?」昨天一早,虎尾鐵橋旁的堤防就聚集大批民眾與鐵道迷,但鐵橋基於安全已封閉,民眾只能站在堤上遠眺斷橋,因有鐵道迷把前天斷橋的情形PO上網,人潮不斷湧入,使虎尾糖廠一帶大塞車。

警方臨時調派大批警力維持交通,並禁止民眾進入管制區以免危險,許多鐵道迷只好持望遠鏡遠望,露出不敢置信眼神,有鐵道迷說,台糖虎尾鐵橋就像台糖鐵路的活歷史,百年文物毀於風災,令人扼腕。

目擊斷橋經過的陳姓男子說,前天下午五時許,北港溪水位暴漲淹及鐵橋,第七座橋墩不堪洪水衝擊瞬間斷橋,「整個橋面不到幾秒就不見了。」他形容鐵橋被洪水吞噬的一瞬間,好像電影災難片情節,「一轉眼橋就變成兩截。」

昨天溪水已退,雲林縣長蘇治芬和文化部文資局副局長施國隆,一早就趕到虎尾鐵橋,兩度登上斷橋察看,河床看不到斷橋殘鐵,兩邊的橋面像被撕裂般,只殘留懸在半空的鐵軌、枕木。

雲林科技大學教授劉銓芝說,北港溪水上原有兩座橋,其中一座北港復興鐵橋建於一九○九年,全長八百多公尺,是全台弧度最彎也最長的鐵橋;虎尾鐵橋建於一九○七年,是第二長的鐵橋。北港鐵橋十年前風災中被沖斷,沒想到十年後歷史重演。

雲林鐵道協會前理事長許乃懿指出,北港鐵橋、虎尾鐵橋都是在河川整治、溪流改道後才相繼發生斷橋,河川整治是否忽略了對歷史建物的安全考量,認為報廢的橋已不是橋,河道一改,橋斷危機自現,是否如此,值得探討。

蘇治芬表示,虎尾鐵橋被洪水攔腰沖斷,顯示鐵橋無法承受來自上游這麼大的流水量,若上游水土保持不足,未來還是可能發生同樣問題,搶修鐵橋,必須考量這些因素,重建鐵橋風華才能長久,會和專家再研究。

【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蘇拉颱風侵台,各地不少古蹟受風災毀損。文化部文資局成立「緊急應變處理小組」,搶救風災受損古蹟。

文資局表示,根據各縣回報,以雲林縣縣定古蹟虎尾糖廠鐵橋受損較嚴重;台南市國定古蹟台南大天后宮發現正殿壁畫「武穆精忠」白灰層約有四成剝落;彰化縣歷史建築溪湖糖廠五分車站,也因大樹倒塌,壓垮候車亭屋角、月台及鐵軌。

7 則留言:

  1. 寫得好極了,謝謝分享~讚!

    小時候(約1963年)曾經跟家父、鄉親們一起搭坐臺糖​小火車的「進香鐵道」,從故鄉二林出發,經西螺大橋,到​達臺南麻豆「代天府」,印像中,清晨出發、下午到達,沿​途停靠二次(不知何處?只顧吃便當、上廁所,風景看累了​就睡覺)

    啊~難忘的小火車經驗,藍色汽油車,座墊是沙發椅,屁股​坐到痛,卻也迷糊的亂睡一通~~

    回覆刪除
  2. 謝謝,還沒正式完稿,正在修改全文。

    回覆刪除
  3. 看到這張地圖讓我想到,之前在中研院出的"林圯埔"(今竹山一帶)一書上有看到,以前要橫跨濁水溪造橋相當不易(河面太寬,洪水容易沖斷),竹山一帶的農作物都得靠船運出濁水溪到北港,再由北港轉運到台南。很有趣~

    回覆刪除
  4. 當時所謂由北港轉運到台南(安平),其實是指,由下湖港轉運至安平。

    回覆刪除
  5. 謝謝版主~ 樂觀一點來看,拼湊地讀歷史比看教科書還有趣。
    補充一些link給不甚了解的讀者: (我猜第一個跟版主是同一人)
    http://www.wretch.cc/blog/lu52025/22390516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feb/25/today-center3.htm

    1822曾文溪決堤,台江內海淤積成陸
    1845雲嘉大海嘯
    1900左右,下湖港泥沙淤積失去功能

    回覆刪除
  6. 大哥!Andrew Chuang 指的是第一個連結:
    http://www.wretch.cc/blog/lu52025/22390516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