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7日 星期日

西濱印象記(4)-下湖口的未來

 從行政地標消失一百年多年的湖口舊港遺址(呂東熹攝影)

西海岸在發展觀光、休閒產業的同時,要思考的是,有什麼東西可以給外地人看?甚至是讓在地人感覺驕傲的地方?除了現有景點,還有什麼地方,是這個地區主要特色?

我認為,讓數百年前的【下湖口遺址】重現,就像「安平古港」、「麻豆古港」一樣,才能讓雲濱成為西南海岸最大的特色。

「下湖口港」早於清治嘉慶年間(甚至更早,應是康熙年間,台灣七大港之一「台仔挖港」的遺址),就是西海岸的重要港口;「下湖口」曾是雲林唯一出海口,也是涵蓋目前四湖、口湖、水林等行政區的古尖山堡、下湖口支廳署的古港口,是日治時期八個特別運輸港之一。

當時,「下湖口港」是笨港的外港,所以文獻上常見書寫笨港(下湖口),下湖口列為八個特別運輸港,也早於蘇澳港,後雖被蘇澳港取代,但曾與東石港競逐西海岸交通運輸、農漁產品進出口的大港口,商務繁忙,目前,「下湖口港」遺址因為海堤阻隔,看似漁塭,實際上舊港仍保留著未被開發,而且也因為海堤阻隔,減緩舊港的淤沙速度,港口遺址十分完整。

這個消失超過百年的舊港,如能建設成類似淡水、東石漁人碼頭,或冬山河等模式的海岸風景區,再結合「成龍溼地」、「湖口溼地」、萬善爺信仰-「牽手狀」(或結合台西五條港安西府、口湖會水宮等五府千歲信仰)、「箔仔寮漁港」、「三條崙海水浴場」(以及海岸植物園區),以及「李萬居」、「鄭豐喜故居」(紀念圖書館)等名人故居,而成為西海岸水上活動基地,以及生態、養殖產業遊樂區,對於帶動整體雲濱休閒娛樂、或沿海產業的發展,應該會有比較大的幫助,否則以現有的景點與產業特色,很難會有比較大的突破。


延伸閱讀(一)
http://newtalk.tw/blog_read.php?oid=94

延伸閱讀(二)
http://favorlang.blogspot.tw/search/label/%E4%B8%8B%E6%B9%96%E5%8F%A3%E4%B9%8B%E8%AC%8E

延伸閱讀(二)-期待月津港風華再現
鹽水鎮古地名叫「鹽水港」,在清朝時期與「府城」、「鹿港」、「艋舺」並稱台灣四大商港,北有八掌溪、南有急水溪,因臨倒風內海,漲潮時海水進入帶有鹽分而得名。因為以前港道環繞街區,形成彎曲狀,有如半月,所以鹽水港又稱為『月津港』或月港。


http://www.ade0720.tw/2008/11/blog-post_13.html



蛻變中的口湖 ,左--後壁厝(後厝村)有機養蝦池;右上--成龍溼地;
右中、下--位於口湖村崇文路的【金湖休閒農業發展協會】(呂東熹攝影)



 比台仔挖漁港海平面還低的台子村 (呂東熹攝影)




  蚶仔寮的榕樹(呂東熹攝影)



  成龍村之ㄧ(呂東熹攝影)


                                                                                    成龍村之二(呂東熹攝影)


閒置10年 成龍集會所變身海口新樂園(上圖)

口湖鄉閒置十餘年的「成龍集會所」經在地居民與藝術團隊近一年來共同創作,十一日正式啟用化身「海口新樂園」,提供居民一處閱讀、集會場所,加上鳥屋、彩繪牆等三景點,讓傳統漁村注入生活新美學。

「口湖鄉成龍村人文景觀環境藝術成果發表會」,昨天上午在成龍集會所舉行,由縣長蘇治芬、口湖鄉長蔡永常共同主持,與社區居民分享漁村風貌轉變的喜悅,居民們更是鳴炮慶祝,以「入新厝」的心情迎接「成龍集會所」的蛻變。

蘇治芬表示,西濱沿海特色是雲林縣重要的環境資產,在產業之外更蘊藏著教育、體驗的環境價值,藉由環境藝術的營造,結合在地居民與藝術團隊共同創作,呈現地方生命故事,走讀雲林西海岸,是體驗雲林縣藝術環境必經之地。

負責整體規畫的「優雅農夫藝術工廠」執行長黃鼎堯表示,此計畫主要是進行成龍社區空間藝術改造,去年藝術團隊進駐後,深入了解居民的看法與需求,與居民共同完成「成龍集會所」新樂園、「夕陽貴賓席」鳥屋、「蛤寶屋」早餐店、「成龍大壁畫」牆面彩繪四處景點。

社區居民說,廿餘年前因韋恩、賀伯颱風,成龍村部分農地積水不退成為溼地,去年縣府文化處與觀樹教育基金會共同投入成龍村生活聚落環境改造,讓危機化為轉機,改造後家鄉處處是景點,為傳統漁村注入新的希望。(2013-01-12 -張朝欣/雲林報導)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1/112013011200835.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