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棟建築,因陳家子孫皆旅居海外而荒廢,最後賣給五穀王廟,經過五穀王廟花費巨資整修後正式開放,改稱五穀王廟景觀公園,但我認為,稱之為五穀王廟景觀公園並不合適,如能更名「陳家古厝」或「陳家洋樓」,更顯名實相符。
民雄豐收村陳家洋樓。(呂東熹攝影) |
這棟洋樓建築師,為日治時期規劃總督府的建築師,「總統府完工7年後,就來蓋這棟房子了。」由於兩座建築出自於同個建築師,使用的材料也幾近一樣,外觀相似,庭園內草木扶疏,門前甚至保留著古早汲水機。
五穀王廟相傳建於康熙32年(1693年),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原本是百姓為祈求五穀豐收而建,據傳說,該庄最初名為太平庄,至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之民變,被賊燒庄,即轉訛為火燒庄,後來更名好收庄,戰後再改為豐收村(雲林北港鎮也有一個地名叫火燒庄,相傳是林爽文事變時,火燒全村而名,戰後更名好收里),但更有意義的是,當年中正大學的部分校地,即為該廟捐贈。(陳家洋樓:嘉義縣民雄鄉豐收村148之1號)
走過陳年歲月 洋房見證陳家歷史
(中正E報記者黃汝華/嘉義報導) 民雄鄉豐收村中,有許多年代久遠的紅磚房,但是像陳家洋樓這樣氣派又時髦的老建築物,在當地可是唯一一棟。陳家洋樓建造於1920年日據時代,村裡少見的日式洋樓及其宏偉的外觀,不難看出屋主陳家當時在豐收村的風光地位。
民國初年,民雄在地方上有3位仕紳級的人物,一位是何立,另一位是建造劉氏古厝,也就是後來被當作民雄鬼屋的建築師劉容如,最後一位就是建造老洋樓的陳實華,當時人稱「阿賊仔舍」,這項稱號據說和他的發跡過程有關。當時陳家的長工,在院子裡發現以前盜賊埋藏的黃金,陳實華則因此致富。
「我們家只是普通的種田人家。」陳實華的第5個兒子陳瓊瑤說。他否認鄉里的傳說並表示,祖先從大陸來嘉義開墾,靠著製糖發跡,但是到了父親這一代已無從事製糖工作。當地居民李水順則指出,陳實華在民雄是有名的大地主,擁有許多土地,田租則是他主要的收入來源。
陳實華除了是大地主,他的兒子也都多有成就。大兒子和二兒子是村裡少見的醫生,會建造漂亮的日式洋房 (影音新聞:豐收村古厝 老洋樓就在你身邊)
也和大兒子陳濂濱有關。陳瓊瑤回憶起母親告訴他的故事,陳濂濱將住家的一部分當作診療所,每天來看診的病患很多,基於衛生考量,於是建議陳實華再蓋一棟房子供家人居住。陳瓊瑤敘述著:「那時本來要蓋傳統的中國式建築,大哥覺得太花時間,決定蓋新穎的洋房。」
也和大兒子陳濂濱有關。陳瓊瑤回憶起母親告訴他的故事,陳濂濱將住家的一部分當作診療所,每天來看診的病患很多,基於衛生考量,於是建議陳實華再蓋一棟房子供家人居住。陳瓊瑤敘述著:「那時本來要蓋傳統的中國式建築,大哥覺得太花時間,決定蓋新穎的洋房。」
洋房動工時,再次展現了大地主陳實華的實力。「總統府完工7年後,就來蓋這棟房子了。」陳瓊瑤說。陳實華和當時的日本高官頗有來往,於是請到了建造總統府,也就是日據時期總督府的同一批師傅替自己打造新家。
儘管工程浩大,但是完工後豪華舒適的洋房並沒有讓主人長居在豐收村,陳家兄弟陸續至外地發展,定居在台北和美國等地,將近60年沒有再回來豐收村,只剩陳瓊瑤還居住在古厝中。20年前,陳瓊瑤也搬出了古厝,在前面的空地另起平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