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4日 星期一

台灣島極西地標沉淪記

【微笑老柯人文生態影像館】http://pnn.pts.org.tw/main/?p=42488

台灣西部海岸近百年來出現急遽變化,從堆積型慢慢轉化為侵蝕地形,就連台灣島最西端的地標,位於曾文溪口北岸的頂頭額汕沙洲,也逐漸沈淪,每年退縮超過15公尺,已危及台南七股潟湖周邊居民的身家安全。



根據文獻記載,台南市七股區十份里西邊的頂頭額沙洲,約在1822年左右成形,到了1904年間,最寬處約1.2公里,長約6.3公里,從日據時期起,沙洲上更陸續種植二百多公頃的木麻黃防風林,是附近鄰海村落與七股潟湖的最佳天然屏障。但是近百年來,因為河川整治、興建水庫、海岸工程、大型漁港建設等因素,沙洲的沙源補充不足,導致海岸沙洲嚴重侵蝕。依據觀測,沙洲寬度侵蝕量高達800到1200公尺,颱風或大潮期間,部分堤防因缺乏沙洲消減破浪衝擊而坍塌。
2004年6月14日,十份里居民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發起「搶救頂頭額汕、社區親子共築綠色長城」的活動,當天扶老攜幼齊聚沙灘上,300多人聯手種下一千多棵定沙性的希望樹苗。但是居民也十分清楚,沙洲上已生長了幾十年的老樹,早已被海浪連根拔起了,那當前種下的小樹苗,又保得了沙洲嗎?在2012年5月,記者重回種樹沙洲,確實如居民所預料的,沙洲已完全沉沒在高潮線以下,綠色長城的夢想顯然已隨著海浪消逝了。

而除了頂頭額沙洲嚴重侵蝕以外,另外五個護衛台南海岸的沙洲,也持續遭受侵蝕與變形。因此,政府編列龐大預算,在殘餘的濱外沙洲上,進行編柵圍籬定砂、抽沙回補、設置離岸堤與投放消波塊、興建水泥堤防等工程,企圖保住現存的沙丘。其實,台灣各地的海岸災害,以及島嶼日漸變形的原因,是大同小異,如沙源補充不足與海岸工程擾動海岸漂沙動態平衡等等。台南的沙洲是否還有未來,就看台灣人的決心與智慧了。

參考節目-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搶救沙洲大作戰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7AFLxflPMo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