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9日 星期二

政院推雲彰黃金廊道農業 8年投入33億



行政院拚經濟,推出所謂一周一亮點的政策,10月8日第一個打出的,是雲彰地區的黃金農業廊道。很華麗的名字,到底有什麼內涵呢?

一大片綠油油的稻田及菜園就種植高鐵路段的下方,一旁還有農民在採收新鮮的蔬菜,雲林縣與彰化縣是全台高鐵沿線地層下陷較嚴重區域,嚴重影響到高鐵正常營運,為了減緩地層下陷,農委會將從102年起,8年內投入新台幣33億元,在雲林縣及彰化縣高鐵沿線打造農業黃金廊道。

==農委會主委 陳保基==
我們把農業變成
不再是以生產為唯一目的的產業
讓農業的多功能價值能夠展現

農委會規劃的這項方案以新技術、新農民、新產業為策略目標,要來打造節水、節能的農業黃金廊道,也將以智慧型手機為載具,透過農業雲提供產銷資訊,並設置5座以太陽能為能源的植物工廠、37座節水畜舍,並培訓1650名新世代農民,不過當地民眾認為,政府要解決的應該是工廠超抽深層地下水的問題,而不是只想拿弱勢農民開刀。

==農民 廖先生==
高鐵要生存叫我們不能用水
我們沒有用水就沒辦法生存
水利也沒有配水給我們用
都是要自己想辦法

行政院估計未來黃金廊道施行後,每年將可減抽2400萬噸地下水,將近是半座湖山水庫的有效容量,還能帶動1萬2000人次的農業旅遊,除了增加觀光收益,也可以推動節能省水及高經濟價值的技術研發,進而提升台灣農業競爭力。(2012-10-08-公視晚間新聞)

農團:工業用水才是根本

(環境資訓中心特約記者廖靜蕙台北訊報導) 行政院拚經濟「週週有亮點」,第一個是農委會端出兼顧節水、預防高鐵瓦解的「雲彰黃金廊道農業新方案」,針對高鐵通過的彰、雲等9鄉鎮,預計以8年33億實施「節水、觀光與繁榮地方」計畫。

對此,長期與溪州農民對抗中科搶水的農村作家吳音寧建議,最該節制的是台灣工業用水,以此計畫解決高鐵沿線地層下問題是本末倒置。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蔡培慧也批評,「工業搶水卻是盤點農業用水,應該從根本解決問題。」


高鐵因地層下陷面臨危機,去年3 月,官方首度證實,因彰化、雲林一帶地層下陷速度可能影響高鐵壽命不到10年。政府將矛頭指向農民抽地下水,視為地層下陷元凶之一,但時任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現任內政部長)李鴻源卻指出,沉陷區鄰近農田水井已封得差不多,主因非農業抽水。當地一年有21億噸地下水補充,不是不能抽地下水,應訂出地 下水安全存量,並優先解決農漁民生計問題,以讓地盤下陷問題根本解決。

更早之前,2010年7月,行政院即針對雲林、彰化地區地層下陷問題,擬定「雲彰地區長期地層下陷具體解決方案」,仍以減少農業與養殖用水減抽地下水為主要對策,包括輔導農民休耕、轉旱作,並引導養殖戶改用海水養殖。在增加地表供水方面,經濟部加速興建相關水庫,例如湖山水庫、烏溪鳥嘴潭等;同時取締非法水井,勸說合法水井停用。

在此情形下,高鐵仍持續加碼,彰化站、雲林站也仍通過環評,預定2015年年中通車;而行政院則以振興經濟,端出雲彰農業黃金廊道的計畫。

雲彰黃金廊道  預計減抽地下水2400萬噸

行政院昨(8日)記者會上說明,政府短期內帶動經濟成長的具體作法,其中「雲彰黃金廊道農業新方案,黃金十年-樂活農業」,擬整合農委會、經濟部、交通部及地方政府政策資源,輔導獎勵農民、產銷班、農企業,發展農業節水生產專區。該計畫預計每年減抽地下水2,400萬噸、每年帶動1.2萬人次農業旅遊,並且推動高科技、節能省水、高經濟價值的農產業及技術研發,以提升國內外農業競爭力與技術外銷的效益。

行政院針對雲林縣與彰化縣高鐵沿線3公里地層下陷區,擬定4大策略、17項配套措施,以三新二節新動能──「新技術、新農民、新產業」為策略目標,於2013至2020年期間將投資33億元打造「節水、節能」的農業黃金廊道。

計畫涵蓋土地面積約13,318公頃,農業用地約8,766公頃(占66%)。廊道範圍以高鐵通過彰化縣竹塘、埤頭、溪州及雲林縣6鄉鎮,軌道中心左右各1.5公里為界。規劃重點如下:



  • 新虎尾溪以北(竹塘鄉、埤頭鄉、溪州鄉):灌溉水供應相對穩定,現況大部分為水稻區;推動現代化新灌溉技術及省水水稻耕作方式、利用自動測報系統,提升灌溉效率、推廣水稻強化栽培技術體系(SRI)、加強灌溉管理、高科技植物工廠示範溫室。
  • 新虎尾溪以北(二崙鄉、西螺鎮)灌溉水供應相對穩定,現況大部分為設施農業蔬菜區:推動現代化省水設施農業蔬菜區、研發推廣管路灌溉與水分監控系統、推動灌溉用水分級供應與管理監控機制、高效率農業用水產業示範溫室。
  • 新虎尾溪以南供水相對不足,不適合種植高需水性作物:推動省水省能旱作推廣區。 


吳音寧則認為,推動休耕田活化,轉作雜糧、飼料作物,增加糧食自給,是農委會應該做的事情,樂見其成;編列這麼龐大的預算發展節水農業,若只是重做一套節水系統、高科技只是用在精算每棵植物所需的水,對土地沒有好處。

「政府不該以農業用水是一種浪費的心態來看待問題。」吳音寧說,農業用水不但可循環利用,也滋養生物多樣性,該節制的是工業挖的地下水井。

台灣是缺乏水資源的國家,工業用水需求卻越來越高,逐年攀升。吳音寧認為,無論是為了高鐵或農業發展,都不該是要求農業節水,而是應該要加快封工業用地下井的速度。

讓農業能充分用水,土壤充分吸收水分,而非功利的計算農業用水,而忽略了農業用水造就的生物多樣化。當農民有充裕的灌溉用水,就不需要去抽水;以節水農業來解決高鐵崩解危機是本末倒置。

蔡培慧也認為,高鐵沿路的地層下陷發生在內陸而非沿海,直接的原因就是六輕要用水,集集攔河堰將中游的水攔住;在沒有持續的水挹注,不僅濁水溪無法 持續供應地表水,原本還有地下水滲透的農田,也無水可用。「六輕根本就該採用海水淡化,工業搶水卻是盤點農業用水,應該從根本解決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