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31日 星期四

從空中看到的Formosa

福爾摩沙-空中散步

臺灣經過漫長的六千年的原始社會,是南島語族原住民的家鄉,到西元1600年以後,也就是十七世紀,突然產生急遽的、本質的改變。

所謂本質的改變是「臺灣」這個概念超出原住民,含有更多別的成分,甚至反客為主,成為今日我們印象中的「臺灣」。這才是我們所要講的臺灣的誕生。


十七世紀的多次劇變,首先是在1624年因為荷蘭人的入侵,原始社會的臺灣被拉入世界體系。第二次大改變是38年後,1661~1662年因為鄭成功驅逐荷蘭人,臺灣成為­漢人統治的海上獨立國家。最後在1683年,滿清征服明鄭,臺灣遂被納入將近兩千年的帝國體制,成為中國的邊陲,直到1895年割給日本做殖民地。




如此短暫的時間發生這麼多巨變,世界歷史上恐怕是少見的吧。這一百年的歷史,你可以看到一向被排除在中國社會正統價值之外的邊緣人士多麼有活力,而且具備世界觀;荷蘭的殖­民統治其實不是過去剝削理論的歷史解釋那麼簡單,不同民族,不同利益糾纏在一起,是滿複雜的。你可知道鄭成功幾代人經驗的海上王國是多麼具有現代感嗎?你有沒有意識到這塊­原住民的土地怎樣變成移民者的天下的?凡此種種臺灣政治、社會與文化要素的構成。

甚至以後臺灣的命運好像多在這一百年內種下了因子。臺灣歷史不始於歷史時期的中國移民,但十七世紀這一百年卻是最重要的開端,其關鍵性地位只有二十世紀的變化才能相比。後­世意義的「臺灣」這時誕生了―這不只是 "Tayouan" 這個名字方為世人所知並作為這塊土地與人民的標識而已。

國立故宮博物院在民國九十二年一月初舉辦「福爾摩沙:十七世紀的臺灣、荷蘭與東亞」展覽,從國內外三十多家公私立博物館和個人商借珍貴文物數百件,聚於一堂,呈現十七世紀­臺灣的風貌。臺灣這塊土地到這裡才屬於所謂的歷史時期,廣為世人所知。

我們且來看看臺灣怎樣走入世界。(hoho1937 於 2009-08-20 上傳,更多在HD.club 精研事務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